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组织引导高等学校深入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乡村建设人才技术支撑。2022年底,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实施方案》,德江县人民政府积极落实相关要求,主动对接我校相关学科,补齐乡村建设的人才短板,引导各方力量参与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4月22日,德江县共和镇邀请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团队参加 “携手高校·设计赋能·与民共建”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在德江县共和镇焕河村举办。参与此次活动的还有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和铜仁学院教师代表。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聂森带领公共艺术系主任杨辉、设计系主任邓鹭、美术学系主任丁凯以及来自公共艺术、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和美术学四个专业的部分教师出席本次实践活动,德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晖权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
此次活动旨在大力引导高等学校人才技术下乡,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咨询、人才培养、技术支持、校地共建等机制建设,促进乡村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人才支撑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提升,推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美术与设计学院聂森院长为焕河村乡村营造工作站授牌,标志着该工作站正式成立,成为我院公共艺术专业校地共建的实践基地,并将为该村的乡村振兴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在本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主题研讨,我院公共系主任杨辉担任学术主持,聂森教授和我院教师代表与中央美术学院的丁圆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在读博士、唐山师范学院王伟教授以及共和镇党政领导班子、焕河村优秀青年代表围绕“高校在乡村振兴行动中具备哪些优势条件”和“如何推进‘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的具体措施”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聂森教授认为,艺术乡建需要切实解决当地人民的文化需求,让艺术介入真正地服务于当地社会的发展。同时,他也提到了高校艺术类专业在艺术乡建中的作用和责任。高校应该积极参与到艺术乡建中来,将自身的人才优势和智力资源充分发挥出来,与当地政府和村民共同探索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中央美院丁圆教授则表示,在当下,城乡的差距在形态上已越来越小,因此艺术乡建的实践中,需要将艺术家、设计师、乡村居民和政府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共同协作的生态系统。艺术乡建需要一种共创的模式,而非单一的设计和实施,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注重与村民的互动和交流,促进文化多元性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杨辉老师从乡村空间规划的角度阐述了艺术如何应用于乡村建设,他认为乡村景观可以通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打造符合当地文化特色和环境的公共空间,提高乡村的品质和形象。同时,艺术还可以为乡村注入创新的元素,引领乡村发展的新方向。
邓鹭老师也提到,在乡村产品设计中,需要注重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不断探索本土化的设计语言和形式,让设计能够为当地农特产品赋能,提升产品的品牌效应。
丁凯老师从美术的角度提出,在美术乡建的实践中,需要注重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美术家需要在设计作品的同时,将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作品更加符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同时,他也强调了美术家的使命,即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当代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图文来源/邓林 邓淳兰 审核:聂森

开幕式活动现场

乡村营造工作实践基地挂牌

研讨会活动现场

杨辉主持研讨会

聂森教授发言

丁圆教授发言

我院教师团队考察村寨建设

讲解民居改造做法

与会人员考察乡村建设

与会人员活动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