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科办公布了2023年院级艺术创作项目立项名单,廖江华、邓鹭、丁凯、杨旻子、郑超文五位教师喜获立项。这是对他们长期以来的辛勤付出和艺术才华的高度认可,也是我院艺术创作事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里程碑。
美术与设计学院院级艺术创作基金项目的设立,旨在激发教师创作热情,进一步推动教师的艺术创作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当前正逢国家艺术基金申报的关键节点和14届全国美展的备战期,院级艺术创作项目的设立,将为项目的申报积累经验,为全国美展作品奠定基础。
院级艺术创作基金项目主要评审标准包括创意性、思想性、技术水平、艺术表达能力、学术影响力和项目潜力等多个方面,并通过校外专家初审、学院学术委员会复审,确保了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和专业性。这五位教师的艺术创作项目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了立项资助,表明他们不凡的艺术创作水平和艺术思想。
廖江华:《大道贵州》
廖江华老师是我院优秀的油画教师,在这个项目中,他将尝试创新创作技法,以贵州道路发展成果为主题,歌颂时代风采的贵州开路先锋,颂扬贵州公路精神,高歌贵州飞速发展。他相信艺术有着独特的力量,能够打破时空的界限,让观众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贵州的灵魂和魅力。
邓鹭:《“百苗百银”虚拟现实艺术设计》
邓鹭老师在虚拟现实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创意,他将在这项目中以数字动画的方式进行民族符号叙事,建立数字模型、动画、交互展示相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探索贵州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艺术表达方式。他相信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可以为观众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百苗文化的魅力。
丁凯:《“山水”系列油画创作》
丁凯老师在油画领域具有独特的创新才华,他的项目借鉴中国山水画的表达方式,通过油画的媒介,捕捉大自然中山川流水、峰峦叠嶂的壮丽景色,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创意表达出来,将自然景色的气韵和内涵传递给观众,并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杨旻子:《木版技法造型与国画意韵融合的形式语言研究》
杨旻子教师对木版技法和国画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在项目中,她将运用木版技法和国画的元素,探索它们在形式、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方面的融合与转化。她将通过木版的雕刻和印刷过程,结合国画的笔墨表现和意境构建,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语言,表达她对自然、人文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郑超文:《苗家儿郎参军去》
郑超文教师是一位具有深厚艺术造诣的油画教师,对苗族文化有着独特的情感。她深入研究苗族历史和传统,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呈现苗族儿郎参军的英勇事迹和他们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彰显民族团结主题。同时,她将融入苗族传统文化元素,展示苗族的服饰、习俗和民族特色,以丰富作品的艺术内涵。
这五位教师的创作项目不仅在各自的领域中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而且与当今社会和文化紧密相连。这些项目的立项不仅对教师们个人的艺术探索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丰富学院的艺术氛围,为我院艺术创作和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学院艺术研究和创作水平的提升。
院长聂森表示,此次项目的立项不仅是对教师个人才华的认可,也是学院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持续支持和鼓励。学院将为教师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支持,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并期待教师们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图文来源/邓林 审核:聂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