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设计学院为了推动学科发展、激发创作潜力、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按照《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实施“牛蹄关村实验艺术节”赋能乡村振兴项目的通知》要求,组织了学院部分师生赴安顺牛蹄关村实地考察、调研,并与当地政府人员开展研讨活动。动员师生积极参与本次创作活动。
最后经专家评审,由我院推送的叶文武(叶繁)博士创作的雕塑作品《栖息》、陈玉婷、黄向阳老师共同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7日C》脱颖而出,被组委会评选为“牛蹄关村实验艺术节”赋能乡村振兴项目优秀方案。这是我院教师专业创作水准在全省又一次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同时也是我院教师用艺术作品赋能社会美育的集中呈现。
公共艺术作品《栖息》
(1)创意理念
中国是典型的农耕民族,自古的耕田犁地都离不开水牛,牛蹄关的世代人民也是如此,对牛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如同家庭的成员一般,水牛温顺与憨厚的性格也是被人们所喜爱,特别是小孩很乐意与水牛玩耍,骑在水牛背上放牛是每个农村的孩子的童年记忆,(牧童骑牛的雕塑较为普遍常见),加之“牛蹄关”又与牛有关,所以构思设计了一件几头水牛在鱼塘戏水形态的作品,表达了对水牛的敬畏、对世代生活在此的人们平静安逸生活的祝福。作品有较好视觉惯性错觉而引发的幽默,形式上提升了艺术中的趣味性,也有较好的互动性,多人可同时参与,特别是满足了小孩骑在牛身上的愿望。
(2)图片中尚未完善的内容
目前作品表现的牛的高度较为平均,实际制作时也可选1到2头牛的身体高度增高一些,一是整体形式变化更加丰富些,二是更加符合骑在牛背上适合高度。
(3)具体实施设想
作品适合较为永久的铸铜材料,颜色选用接近现实水牛的本色,地面铺装用抛光的防滑浅色花岗岩,以便呈现牛的倒影,更加具有水面的效果。
(4)作者艺术简历
叶文武(叶繁),原新疆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新疆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现为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贵州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雕塑雕刻专业委员会特聘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二届中国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在高校长期从事公共艺术、雕塑、陶艺等课程的教学与之相关方向的研究,同时根据所学专长积极参与社会的较多相关工程项目的建设。
雕塑作品《7日C》
(1)创意理念
以C为设计元素,并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C组成、意在表达每个星期的7天之意,也与已经确立的刺梨产品“7日C”理念相吻合。同时从前后观赏都是C字,就是因为C的旋转而达到的最佳可视观赏,表达了生生不息和律动之美。具有公共艺术的公众参与特征,以此增进与人的互动,增强对艺术对自然、对牛蹄关的喜爱和美好的向往之意。
(2)图片中尚未完善的内容
① 方案中“C”的旋转的程度、C与C之间的距离、底座的尺度等可在模型中完善,解决加强形式的丰富性、参与互动的亲和性,特别是小孩互动关系。
②作品材料可选用透明材料,结合灯光使作品达到在夜晚的最佳效果,根据要求可呈现所希望的各种颜色光。
(3)具体实施设想
作品适合建立在与刺梨种植相关的道路节点、综合销售大楼广场等地,材料可选用不锈钢喷漆或耐腐蚀透明亚克力,高度在6-8米左右。
(4)作者艺术简历
(1)陈玉婷,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现为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长期从事相关教学,擅长绘画、设计基础、家具设计、景观规划理论等课程教学,对装饰、设计思维、色彩等课程有一定的研究,同时结合专业积极参与较多的社会实践项目。
(2)黄向阳,男,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88级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贵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行业导师,黑龙江大庆省级白陶非遗社会传承人,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写生中国贵州分部常务副主席, 上海张大千大风堂贵州联谊会副秘书长,贵州水东乌陶研发传承人,贵阳松溪美术馆馆长。
图文来源/叶文武 陈玉婷 黄向阳 杨钢 审核:聂森

《栖息》俯视图

《栖息》效果图

7日c正面图

7日c侧面图

7日c半侧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