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  教学  研究  招就  师资  作品  党建 
.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走进生活,感受艺术”——22级公共艺术实践周下乡季

发布日期:2023-12-21 编辑: 审核人:美术与设计学院超管 文章来源: 阅读次数:[]

艺术考察团队:22级公共艺术系学生

带队教师:李琴、邓淳兰

艺术考察地点:湄潭:金桥-偏岩堂-永兴镇-湄潭茶海-抄乐镇

艺术考察时间:2023年12月12日-12月15日

   2023年12月12日,公共艺术系师生实践周课程《乡村艺术考察》来到了山川秀丽、佳境胜地众多,人文景观丰富,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誉的湄潭进行考察学习。                          

红色金桥

考察第一站来到了“红色金桥-金桥·斗门印象农旅小镇”,它是一个承载着浓厚红色文化背景,在东西部协作过程中不断碰撞与融合打造建设而成的村寨,在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公示为“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来到这里周宇老师便热心的带领同学们参观村庄,提到湄潭县鱼泉街道金桥村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将红色旅游与生态、自然、民俗、城镇等元素进行融合,实现了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及周边产业的联动。之后李再欢老师为我们讲述了“金桥·斗门印象农旅小镇”的建造历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在此过程中,李老师提到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参与设计金桥即将打造的另一个“旗帜点-千年古树·银杏”,同学们听到后都踊跃的发表自己的想法积极的加入到讨论当中,期待日后同学们的设计方案。

乡旅·偏岩塘

紧接着下午我们就出发前往第二站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之一“偏岩塘”,大巴一进入村寨就看见几位老人在湖边垂钓,年轻人则在篮球场沐着阳光打篮球,房子与房子之间错落有致,一派乡村休闲好景致,同学们都开始迫不及待了起来。

一下车,同学们就发现村寨房屋外形都一致,便好奇的询问了新石居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杨成益老师,其解释道:“为打造秀美乡村,保持原有的黔北民居风格特色,所有房屋都采用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穿斗枋、白粉墙、雕花窗、三合院的方式进行建造,并且乡村规划采取的是‘一图一表一说明的方法。”“一图一表一说明”指的是编制乡村居民点建设规划图、居民点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配建项目表和居民点建设要点说明书,即统一绘制“一张规划图”、编制“一张项目表”、定制“一张说明书”。如此一来哪里是要保护的建筑,哪里建民居,哪里建果园,一目了然。

同学们参观完村庄后便去参观了特色民居2017年打造“户晓民宿”和湄潭县第一家农家乐办于1997年的偏岩塘度假村。二十年的时光,时过境迁,我们在这两个民宿身上看到了不同时代人们审美、需求、设计、规划上的不同,也看到了这二十年来祖国的发展、村庄的发展,具象的生动的在我们眼前展开。

永兴古镇

我们一行人再次踏上了一次富有教育意义的旅程,目的地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永兴古镇。一下车,我们就被古镇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所吸引。

在浙大旧址,我们体验到了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的历史痕迹,"竺可桢与群众打赌天气变化"和"李政道借灯读书"等故事生动展现了当时师生们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求学、探索知识的精神风貌。这种红色文化精神深深触动了同学们,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坚韧不拔、奋发进取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永兴同善社作为古镇的一部分,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讲解员的专业解说,我们深入理解了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进一步深化了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永兴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融。古镇的建筑格局设计巧妙,既有实用性,又富含艺术美感。这些建筑样式可能是明清时期的遗存,或者是地方特色的融合创新,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传统建筑智慧的结晶。

在游览过程中,我们不仅领略了古镇的风貌,也学习到了建筑艺术和城市规划的知识。这些体验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历史文化素养,也激发了我们对本土文化和遗产保护的关注与尊重。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让学生们在理论学习之外,有了更直观、深入的历史文化体验,对红色文化精神和传统建筑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同学们的整体素质和人文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

遨游湄潭茶海

在享受了一顿丰盛的餐食,满足了味蕾的需求后,我们一行人满载期待地踏上了前往永兴镇著名景点——中国茶海的旅程。这片被誉为“世界最大连片茶园”的地方,以其独特的茶海风光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抵达目的地后,我们在茶楼门口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好奇的笑容。随后,大家兴致勃勃地登上了茶楼,准备一览万亩茶海的壮丽景色。站在高处,碧绿的茶树犹如波涛起伏的海洋,一眼望不到边际,让人惊叹不已。

欣赏完茶海的美景后,我们进入了茶文化的沉浸式体验环节。在专业的茶艺师引导下,同学们品尝了各种各样的茶叶,包括醇厚的红茶和清香的绿茶。每一种茶都蕴含着独特的风味和故事,让大家在品味中深入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在品茶的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了茶艺师对茶叶种植、采摘、制作工艺以及品鉴技巧的讲解,对茶的历史、种类和养生功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茶艺师还分享了一些关于茶与生活的哲学思考,让大家在品味茶香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次中国茶海湄潭之行,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美,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探索之旅。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大家对中国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也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份来自祖先的宝贵遗产。

抄乐镇

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22级公共艺术系迎来了实践周考察的最后一天,我们一行人在村干部的热情引导下,深入探访了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活力的抄乐镇。此次访问主要聚焦于该镇的乡村建设和文明进程,以及独特的傩戏艺术。

首先,村干部向我们展示了抄乐镇在乡村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果。整洁有序的村落、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以及完善的生活设施,无不体现出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在文明建设层面,村里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出和谐、进步的社区氛围。

接下来,一位讲解老师为我们揭示了傩戏的历史源流和在当地的精神意义。他强调,傩戏早先是一种精神寄托,承载着人们对驱邪避祸、祈福求安的深深期盼。通过他的讲解,我们对这种古老戏剧形式的历史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

随后,我们有幸参观了傩戏表演所需的道具。同学们被眼前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面具深深吸引。每一种道具都代表着不同的符号,每一个表演者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使得傩戏表演充满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面具的艺术成分极高,色彩搭配丰富且富有层次,寓意深远独特。例如,红色可能象征热情和喜庆,黄色可能代表神圣和尊贵。每一种颜色和图案都蕴含着特定的象征意义,生动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

此外,我们还见到了精美的披风和其他表演装备。这些物品的制作工艺精细,充满了匠心独运的设计感,进一步凸显了傩戏艺术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对抄乐镇的乡村建设和傩戏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这次实地考察不仅让他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乡村的独特韵味,也激发了他们对本土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热情。

此次抄乐镇之行是一次过程丰富、教育意义深刻的文化探索之旅。在村干部和讲解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亲身体验了乡村文明建设的成就,感受了傩戏艺术的独特魅力,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本土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信念。在这次实践周的外出考察中,公共艺术系的学习确实让我们收获颇丰,这是一次深深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宝贵经历。

  总结

最后,通过考察,同学们深刻体验到了人文与乡村与艺术的紧密联系。中国的乡村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也是现代艺术创新的舞台。看到了艺术家们如何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乡村元素融入到公共艺术创作中,使得艺术作品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具有广泛的共鸣和影响力。

同时,这次实践也让同学们们亲眼见证了中国乡村的魅力和中国的成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的乡村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共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正在被广泛应用到乡村建设中,提升了乡村的审美品质和文化内涵,也让乡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在此次考察中得到了生动体现。随着公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公共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它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总的来说,这次实践周的外出考察是一次深入理解和体验中国乡村与艺术、人文与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机会。它让我们看到了艺术的力量,感受到了中国乡村的魅力,也对我们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将以此为动力,继续探索和实践公共艺术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文/邓淳兰 王紫娜 22级公共艺术系   审核:聂 森


150638

金桥村周老师讲解村庄

150C06

金桥村李老师讲述项目建造

F5A92

同学们聆听课

1E2565

学生参观金桥村

1A9E5A

2022级公共艺术系师生金桥村合照

144EEF

偏岩塘示例图

17A751

户晓民宿图片

19B0BA

讲解图片

16B91A

22级公共艺术系偏岩塘合照图片

EB36D

茶海风景图片

F9E96

22级公共艺术系茶楼门口合照图片

104E4F

抄乐镇村干部讲解村庄

1370BA

傩戏文化讲解现场

162834

22级公共艺术系抄乐镇合照

130B3A

学生写生作品1

1BE02F

学生写生作品2


C2FBF

学生写生作品3

170464

学生写生作品4

191DD1

学生写生作品5

AFB14

学生写生作品6

E1112

学生写生作品7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2016美术与设计学院 copyright@2016cafa/all rightRearved.byfanq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