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下午,美术与设计学院全体教职工在会议室召开了“向智、向美、向未来”(第二场)科研教学经验分享报告会,并对新学期工作进行了部署。
首先,会议邀请了四位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就教学经验、学术心得进行了分享。
教学经验分享、彰显育人智慧:2023年全国美术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一等奖获得者李念劬老师,以《如何备好一门课,如何上好一堂课》为主题展开分享交流。李念劬老师深度剖析了备课与授课的完整流程,详细阐释了从传统知识传授模式向能力建构模式转型的具体路径,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宝贵思路。接着,2022年全省高校艺术教育优质课展示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彭小娱老师,聚焦产教融合实践,带来《如何将教学与社会需求结合,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设计人才》的专题报告。彭小娱老师详细解读了 “需求导向 - 标准对接 - 项目驱动” 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设计教育如何与行业变革紧密结合、同频共振的实践经验,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教学范例。
科研经验交流、赋能学科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良好结项等次的张婧红老师,以《湘黔桂边区侗族传统建筑老匠师口述史研究》项目的申报与研究历程为范例,分享了 “十年磨一剑” 的科研心得。张婧红老师认为,申报高水平项目需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挖掘独特研究价值;秉持跨学科研究理念,整合多元学术资源;并在申报过程中对材料进行反复打磨、不断完善。同时,她强调在项目实施阶段,科研人员应勇于克服怕苦怕累的畏难情绪,秉持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随后,2024 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持人王晓芳老师,以《教研相长:教学滋养科研的实践探索》为题进行分享。王晓芳老师认为,应善于从日常教学中敏锐捕捉研究价值,倡导形成 “教学滋养科研 — 科研反哺教学” 的良性循环模式。她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培养水平的实践经验,为教师们实现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工作部署环节,学院领导班子以及教学、科研和学生相关负责人,围绕学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全面梳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善于用好“四种思维”(政治思维、领先思维、攻坚思维、系统思维),秉持“拼劲、闯劲、韧劲、狠劲”,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地做实。各负责人结合学院实际,分别对新学期工作展开了细致规划,从教学体系优化、科研项目推进,到学生培养方案完善,均明确了具体目标与任务,保障了新学期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学院党委书记郝进欣在会上及时传达了教育厅最新会议精神,以及学校在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的政策导向。他指出,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全体教师应顺势而为,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精心打造艺科融合课程,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德艺双馨、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此次会议通过经验分享与思想碰撞,为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本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凝聚全院上下共识的思想盛宴,更是一场激励全体教职员工奋勇前行的出征动员大会。未来,将立足 “向智创新、向美而行、向未来图强” 的定位,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科研,携手打造高水平特色艺术教育,共谱学院发展新篇。
图文来源 | 邓林 熊小茹 陈艳丽 审核/聂森

会议现场

李念劬老师经验分享

彭小娱老师经验分享

张婧红老师心得分享

王晓芳老师心得分享

院长聂森对各老师经验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