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  教学  研究  招就  师资  作品  党建 
.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三下乡实践队走进苗绣世界:传承文化根脉,感悟非遗魅力

发布日期:2025-07-17 编辑: 审核人:美术与设计学院超管 文章来源: 阅读次数:[]

美术与设计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纪实(六)

近日,美术与设计学院“未来绘”志愿服务队“锦绣黔承”项目组走进绥阳县枧坝镇,在“童伴之家”与尖山苗寨展开了一场苗绣文化的奇妙之旅,用青春视角触摸非遗的温度。

童伴之家播撒传承种子

上午的“童伴之家”里,志愿者孔晓晗的讲解让苗绣故事活了起来:蝴蝶纹藏着吉祥寓意,几何图案记录着迁徙史诗,孩子们瞪大眼睛,仿佛看到针线在时光里穿梭。最让他们兴奋的是“苗绣数字博物馆”——指尖划过屏幕,3D建模的绣品便旋转展示,银饰纹样的光泽、绣线的肌理清晰可见,古老传说随着动画流淌而出。“原来奶奶的围裙上,藏着这么多故事!”一个孩子的感叹,道出了文化启蒙的力量。

尖山苗寨对话五旬绣娘

午后的苗寨,队员们见到了年过七旬的苗绣传承人,她静静地坐在门口绣着绣品。老人满室的绣品惊艳了众人:背带上的龙凤戏珠呼之欲出,围裙上的花鸟仿佛能闻见清香。队员们换上靛蓝苗服,跟着老人学“盘针”“打籽”,指尖笨拙地穿梭间,才懂一件绣品要耗费数月心血。“这针脚里,是我们苗族的根呐。”老人的话,让大家读懂了坚守背后的文化重量。

镜头定格下队员与村民的笑脸,苗绣纹样在阳光下流转。这场“听故事、玩数字、做绣活”的实践,不仅让非遗走出深闺,更让青年们明白:传承不是复刻,而是用热爱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继续呼吸。队员们说,要带着这份感动,让更多人看见苗绣的美。

镜头定格下队员与村民的笑脸,苗绣纹样在阳光下流转。这场“听故事、玩数字、做绣活”的实践,不仅让非遗走出深闺,更让青年们明白:传承不是复刻,而是用热爱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继续呼吸。队员们说,要带着这份感动,让更多人看见苗绣的美。

【青春遇见绥阳・艺术赋能乡土】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结合“十年十县”服务计划,按照贵州省大中专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深入绥阳县枧坝镇,通过艺术赋能美化乡村环境、深度挖掘村史村事、开展特色美育课程等,以“扎根祖国大地、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锻炼学生社会实践与服务能力,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图文来源:黄婧 孔晓晗 余星橦 卢尹萱    审核:郝进欣


苗绣美育活动合影

苗绣纹样知识普及

志愿者学习苗绣技法

志愿者身着当地特色苗绣服饰

尖山苗寨苗绣调研合影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美术与设计学院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Rea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