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  教学  研究  招就  师资  作品  党建 
. 首页  发展规划  正文

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3-05-23 编辑: 审核人:美术与设计学院超管 文章来源: 阅读次数:[]




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十时期是美术与设计学院全面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时期为全面推进十四五”期间学院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发展,根据《贵州师范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学院办学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创新思想的艺术人才”的办学使命,遵循“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兼顾,艺术修养与设计能力并重”的办学理念,按照“厚基础、强方向、重应用”的培养思路。在“十三五”期间学院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培养了大批的中小学美术师资和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一)党建工作有新思路

开创党建和思政工作新局面。一是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专题教育;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组织保证。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开展支部工作,进一步规范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强化教师党支部建设为推手,将“三全育人”与师德师风、学风建设融合。四是健全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住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学院宣传质量。五是加强人才工作,重视统战、工会、团学组织工作。

(二)学科建设有新发展

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学院依托西南少数民族工艺设计研究中心、贵州省中小学名师美术工作站,聂森名师工作室等教学科研平台,按专业建设成立教学团队,以学科方向打造学术团队,按专业方向组建创作团队。一是搭建学科建设平台。现有西南少数民族工艺设计研究中心、贵州省中小学名师美术工作站、聂森名师工作室、造型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其中西南少数民族工艺设计研究中心获得贵州省首批学术先锋号。成功申报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 “十大创新团队”西南民族工艺设计智慧及其文旅融合开发研究创新团队);二是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学院现有A类一流培育学科、校级重点支出学科(设计学),立足学科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建设定位明确。成立学科建设办公室,制定建设计划,培育学科队伍,凝炼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营造学术环境,提升了学院的学科整体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三)科学研究有新成果

十三五期间,我院研究成果丰硕,成绩瞩目,先后成功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1项;贵州省艺术规划重点项目1项、规划项目2项、青年项目2项;贵州省哲学社科项目2项,省长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5项,厅级项目9项。近年来学院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230篇(幅),其中CSSC、CSCD收录共24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0余篇(幅),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授权90余项,师生获得国家级美术设计类奖项60余项,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厅各级各类设计大赛并获奖达350余项。学院注重特色学科建设,努力营造浓郁的学术科研氛围,初步形成了一个在省内外都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设计智慧发掘、传承与创新应用研究团队”,学科专业体系初步形成。

(四)专业建设有新突破

我院专业建设按照“做精、做特、做强”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并取得新的突破。一是专业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现有美术学、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四个本科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通过贵州省普通高等院校新增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通过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新设专业合格评估。新增设公共艺术专业。美术学专业获批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通过师范专业认证自评,专家进校现场考查,进入认证整改阶段。二是教学运行和质量保障体系得到完善。基于OBE理念,构建基于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各专业制定了较为明确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逐渐趋于合理,完成了各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课程考核管理规范和教学档案资料管理规范。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建立了学校、地方政府、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实习基地数量和服务教学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三是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初步完成了德贷项目的建设工作,建成山美术馆、艺术实践工作坊、产品设计创意工坊、影视特效编辑室、新媒体实训室等实训空间实训实践教学工作环境大幅度提升学院教学区整体规划和环境建设更具艺术氛围。

(五)人才培养有新成效

一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深挖课程思政内涵围绕课程思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系列教学成果。组织师生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复原遵义会址历史旧址,完成《数字化复原和VR体验革命旧址》项目。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实践,系列学生作品《抗疫系列海报设计》、《红色记忆》、《喜迎大桥》、《新时代新农村》等在省级、国家级展览中入选和获奖。二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和支持学院青年教师以科研和创作成果带动专业教学,推荐青年教师参加由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欢庆建党百年--贵州省高校美术名师推介个人展”,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学技能比赛活动,为青年教师成长树立标杆,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有效促进学院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十三五期间,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省高校师生文化创意大赛、中国—东盟高校大学生公益设计创意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比赛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获得省级奖267项,国家级奖32个;设计学专业获得省级奖213个,国家级奖项21个。美术学专业共有学生206名入选省级以上美术设计类展览并获奖。其中入选国家级展览5人次。省级美术专业展览获等级奖56人次。设计专业比赛获一、二三等奖共计48人次。学生参加历届全省美术专业教学技能比赛共获团体和个人一二三等奖54项。

(六)队伍建设有新成就

结合学院实际,加强教学型、创作型、学术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思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开展师资队伍的建设。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重点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创作能力、学术能力为主,按照专业背景和学科方向进行分类分层次的进行专业能力提升培养。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重视青年教师能力的培养,有序派出教师参加学术研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的学术研讨活动,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给教师创造交流、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二是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聘请行业导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完成部分课程的教学,相互取长补短,弥补青年教师实践经验和项目设计的不足,以“老带新”,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三是注重团队建设,促进创作队伍的成长。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创作能力,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方式,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专业能力进行培训提高。学院开展了贵州省首届漆画创作研修班,为漆画在贵州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院多次组织老师到省外高校进行考察学习,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七)服务社会有新作为

积极推进艺术学科的成果服务社会在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的战略指引下,立足于贵州,整合优势资源、抢抓专业发展机遇,主动出击,开拓校企合作新局面。一是加强与我校印江帮扶队的交流合作,服务基层农产品品牌形象与包装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潜心挖掘地方特色工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助力企业提升大方漆艺品质。加强与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就产品开发、产品包装设计实习实践以及设计人才引进等进行充分合作三是依托学校平台,主动出击,对接榕江民族工艺产品开发事务。挖掘文化资源榕江印染及纤维艺术的多元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结合当地纺染织绣、编织等加工技艺,将民族特色与时代发展紧密融合,助力榕江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学院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改革稳步进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成绩突出。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学院系室的组织建设、管理制度还有待加强;党建思政工作的组织活动载体创新不足,“两个作用”发挥还亟待提升。学院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学科群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特色教研团队还很缺乏。学院社会服务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机遇挑战

(一)发展机遇

贵州省出台了《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提出了教育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五项行动计划,擘画了贵州未来10年教育发展的蓝图,标志着贵州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新征程,必将深刻改变贵州教育事业的面貌,对贵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按照《纲要》“坚持特色发展”的要求,发挥专业优势,做足特色文章。学院构建以具备社会功能性和发展性的学科为核心、与贵州产业结构相适应、满足贵州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的学科专业群,以“立足区域、服务地方、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在学科设置上围绕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围绕“四新”服务“四化”做文章,发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公共环境规划设计方面的优势,优化专业方向、调整学科结构,办好数字技术设计、旅游产品设计、乡村规划设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服务地方为人才培养导向,办社会发展需要、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设计人才。

(二)面临挑战

随着贵州提出乡村振兴”、“大生态”、“大数据”的生态旅游精准扶贫工程,对贵州的设计行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合贵州经济发展、社会急需的设计专业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首要责任。因此,学院除了培养贵州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设计人才以外,还要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坚持服务地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专业设计人才,努力探索一条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办学道路。


第二部分 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和《贵州师范学院“十”改革和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立足区域、服务地方、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着眼学院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努力谋划好建设西南高校中富有特色的美术设计专业院系。

二、发展定位

学院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创新思想的艺术人才办学使命,强化“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兼顾,艺术修养与设计能力并重”的办学理念,按照“厚基础、强方向、重应用”的培养思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和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制度创新为纽带,以党建和思政工作为保障的办学思路,坚持教学、科研并举,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探索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和平台建设为抓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凸显办学特色和优势;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建设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坚持以党建和思政工作为保障,完善学生思政工作体系,创新学生工作方法,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美术与设计专业应用人才。

力争通过五年建设,初步实现建设西南地区富有特色的本科院(系)目标,以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支撑较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特色创新团队建设重点突破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转换重点突破。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学生规模结构明显改善学院文化环境明显改善教风学风明显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环境明显改善。

(二)具体目标

附表:美术与设计学院“十四五”核心办学指标


附件:美术与设计学院“十四五”核心办学指标

指标体系

2021-2025年

指标性质

人才培养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控制数(人/年)

300

预期性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规模(人)

5

预期性

普通本科专业控制数(个)

4

约束性

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个)

1

预期性

新增省级一流专业(个)

2

约束性

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门)

1

预期性

新增省级一流课程(门)

3

约束性

新增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项)

5

预期性

新增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项)

5-10

约束性

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

0


新增省级教学成果奖(项)

1-2

预期性

新增校级教学成果奖(项)

5

约束性

新增国家级竞赛奖(项)

10

预期性

新增省级竞赛奖(项)

20

预期性

就业率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约束性

学科建设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个)

1

预期性

新增省级一流建设(培育)学科

1

预期性

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个)

1

预期性

新增国家级项目(项)

5

预期性

新增省部级项目(项)

10

预期性

新增横向科研项目(项)

20

预期性

新增学术专著(部)

5

预期性

SCI、EI、SSCI、CSSCI论文(篇)

20

预期性

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

10

预期性

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项)

5

预期性

科研活动经费(亿元)



队伍建设

生师比

17:1

约束性

“十四五”末专任教师控制数(人)

55

约束性

“十四五”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30

约束性

“十四五”末“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

80

约束性

新增高层次领军人才(人)

1

预期性

新增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个)

2

预期性

新增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称号(人)

3

预期性

新增省级教学名师(名)

3

预期性

新增校级教学名师(名)

5

预期性

社会服务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

10

约束性

教师培训(人次)

50

约束性

第三部分 发展任务

一、党的建设与思政教育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师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凝聚学院改革发展的向心力,切实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不断深化基层党建内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 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基层组织力,践行“三全育人”,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职业能力。

(一)加强党的建设,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增强学院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党建质量坚持和完善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防止“四风”反弹,推动工作作风持续好转;加强党对统战、工会、共青团及学生社团的领导,增强群团活动的政治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思政工作,全力营造“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

加强党对思政工作的领导,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形成“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加强思政工作的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提升教师思政工作能力。加强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树立“大思政”理念,将思政工作作为鲜亮的底色浸润在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针对教室、实训室、宿舍,学生社团、社会实践、论坛讲座、网络社交平台等,合理配置思政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加强专业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强对学生的服务,“言传”和“身教”相结合,于细微处传递正能量,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履职自觉,进一步压紧压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保障。

二、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学院将坚持“学科交融、互为依托、差异发展、特色支撑”的总体建设原则。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加强与地方政府、设计行业、专业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搭建校企联盟,服务地方、突出学科特色。以师资建设为核心,建一支优秀的学科队伍。以科研建设为支撑,提升学科建设的质量。促进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良性互动,突出学科优势和特色。

)突出学科研究特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结合贵州实情,找准学科定位,做好优势学科发展,重点建设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特色优势学科。按照“服务地方经济,创建特色学科”的学科建设原则,开展视觉传达与媒体传播与设计方向、民间工艺美术(民间工艺传承与设计)方向、公共艺术设计(传统建筑与乡村景观设计)方向的研究。初步凝练并形成较为稳定的学科方向和较为鲜明的学科特色。

注重努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根据学术资源基础优势,按照“定位清晰、目标明确、机制健全、布局优化、结构合理、措施得体”的整体建设思路,大力开展跨学科设计研究力争在“十四五”建设期内,形成了一个在省内外都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设计智慧研究团队”。

)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激发协同创新活力

坚持“培养、引进”并重,“引人、引智”并举的策略,实施人才引进与培养项目,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构建以学科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团队;加大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的合作力度与深度,联合进行项目研究、共建本科生实践基地、开展合作育人等方式,多元化提升团队教师学历、职称、科研与实践能力,提升团队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打破院系、专业界限,夯实团队协同创新能力,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学科交融的创新型学科平台,培养学科交融的创新型科研人才。建立建全本学科人才团队引进、培养、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强化竞争意识与团队意识,实施绩效考核,激活学科团队活力,提升团队建设质量;鼓励学科带头人主持申报国家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力争拥有国家级专家称号;支持学术带头人积极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再力争1-2人成功申报国家级、省部级专家称号;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大培养和引进博士、教授力度,为各研究方向配备较为均衡、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力争各学科方向团队博士比达30%、教授比达50%以上。鼓励申报国家级、省级、地厅级创新团队或人才基地,力争获批1个省级创新团队

)加强项目科研力度,夯实学科建设基础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平台,明确学科团队发展目标,开展学科项目研究,抢抓申报硕士点建设机遇,提高科研整体水平以围绕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建设为契机,以团队建设带动成果积累,以成果积累奠定项目申报基础,以项目申报带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做好三大任务:组建一支跨学科设计研究的学术团队,争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完成科研经费100万元,努力完成C刊文章50篇,撰写5本专著。凝练一支专业创作团队,争取参加全国美展和省级美展作品5件以上。打造一支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积极申报教改项目和精品课程。一是利用学院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开展科研教学研究,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二是通过特聘教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学术指导,提升学院的学术科研水平,力争为申办硕士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一)突出专业建设成效,形成特色品牌专业

1、加强本科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研究。校级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10项以上,加快一流课程建设步伐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课程建设的制度化管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加强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中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优质案例库,推进各专业慕课、微课、雨课堂等在线课程建设,围绕专业课程需要,建设网络视频课程10门以上,开发贵州地域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养教学能手。完成省级“金课”建设3项,培养省级教学金师2人以上,培育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校级教学骨干教师3人,专业带头人4人。

4、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持续改善实验室硬件、软件建设,积极探索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促进慕课等优质资源平台发展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示范基地1-2个,规范实验室运行管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专业发展和未来就业需求。

5、加强教材建设,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加强教材使用管理,优先选订马工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鼓励青年教师编写系列专业教材,完成教材编写任务3部,不断提升教材建设水平服务教学的能力

(二)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注重综合育人效果

1、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本科教学秩序。完善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获取学分。  

2、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

3、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训练、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改革。

4.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通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实践操作能力。

四、队伍建设与团队培养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师德形象

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一是要使年轻教师认识理解师范教育的特征及其规律。二是要使年轻教师把握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三是要使年轻教师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教育规模和社会发展需要,提高教授、副教授、博士的数量和比例,建立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符合专业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十四五”末,专任教师控制在55名左右,高级职称比例占50%以上,博士、硕士比例分别为35%、100%,兼职行业教师15名左右。新增海外学术背景教师3-5名,引进博士3-5名,送出去进修、培训和挂职锻炼的教师15名左右,力争有3-5人获得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五、学生发展与指导服务

结合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进一步做好学生服务管理工作。结合学院“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及创新思想”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观念、提升服务管理水平,采取分层管理模式,大力建设两支学生工作队伍,实施目标激励,对艺术类学生管理进行积极有益探索。

(一)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管理

分层次分类学生管理创新模式是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走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创新之路,是我院学生专业特点的要求。针对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发展特点,通过摸底调查,建立四类学生档案:学习困难、家庭贫困、心理问题、交友困难,并对之进行分类管理,实施定时交流、重点指导,达到有效防范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目的。

(二)培育两支队伍,加强学风建设

学院的辅导员、学业导师和学生干部是搞好学生工作的两支核心力量。辅导员、学业导师是学生工作的主导者,为切实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加强辅导员、学业导师的培育工作。放手培养、放心使用学生干部,坚持对学生干部的严格管理。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把安全稳定放在学生工作首位,把辅导员、学业导师的队伍建设作为学生管理的切入点,为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创新思想的”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三)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加强班风建设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特点,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提供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整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

六、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贯彻学校争创“双一流”的会议精神,以及创建一流文化传承、一流社会服务建设项目的工作任务依托贵州师范学院西南少数民族工艺设计研究中心,借助设计学科研究基础,围绕在乡村景观规划、公共空间设计、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品牌策划推广及咨询等优势,立足贵州特优农产品包装设计升级改造,聚焦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合作

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重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本学科实践性强的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广阔市场,针对学院设计人才培养、传统设计智慧等方面的研究,主动服务社会,做好科研成果、设计项目的转化。组建设计创新团队,在数字媒体、乡村旅游、品牌设计、美育教育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二)推动优势学科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需求,发挥一流学科人才、资源、成果等优势,强化对策应用研究,主动服务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切实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能力。力争十四五期间达成一个实现由15个科技成果转化和教学实践基地、2次全国学术会议、10项已采纳的政策建议、100人次培训效果、100万以上横向科研项目等构成的社会服务目标。

七、学院创新与特色发展

(一)打造美育基地,服务美育工作

1.改造实训空间,主动服务美育。利用逸夫楼“实践艺术工作坊”、“印山美术馆”、“民间工艺传习坊”、“蜡染实验室”、“数媒影视特效工作室”等实践平台,服务于美育实践教学、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等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对育人环境的改造,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突出师院文化特色,全力打造学校美育实践平台。

2.强化专业实践,助力校园美育。围绕学校教学节,开展“以美育人、艺享未来”实践教学周,以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水东乌陶”陶瓷艺术,以及组织师生为贵州人民小酒、贵定大红鹿公园、醉美偏坡等项目进行专题设计成果,对全校师生进行全开放展示。利用社会实践在教学中的美育作用,发挥社会美育功能,使师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过程中,完成美育素质内在化,更加地热爱生活。

(二)打造特色专业,做强品牌专业

1.积极推动成立美育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推进美育公共教学部建设紧密结合美术学专业师范认证要求,对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一方面以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公共艺术专业为美育实践平台探讨美育公共课程的课程思路,在教学理念和思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估等多方面为美育研究中心的建立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以美育研究中心为起点,横向联合“文理工”等学科特色课程,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场地等方面积极谋划面向全校学生的大美育课程体系,从而推进美育公共教学部的建设。

2.整合校内从事造型艺术研究的资源,拓展造型艺术教育相关的研究。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以理论研究作支撑,推出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且形式多样的美术创作作品,为贵州本土文化的建设做实质性的探索。举办展览和参与各种类型的展览和比赛。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高校与地方文化共建,服务于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根据现有资源建立相关工作室,并对外承接一些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以后的就业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

3.做强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品牌专业,制订好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引导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设计大赛,扩大我院设计专业影响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与市场结合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商业设计的敏感度与适应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公益设计服务,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积极落实好与贵安科创公司和贵州效果动画公司的校企合作工作,搭建以项目需求为主要驱动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为设计学专业提供一线的行业技术教学资源,为企业解决急迫的用人需求,为学生提供行业实习和就业机会。


第四部分 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协调、统筹、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各项工作,强化规划引领,确保落实落地。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健全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绩效分配制度及经费使用制度。用制度的刚性约束与激励导向实现工作规范运行、助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

二、规划宣传

加强宣传学习,形成实施合力。加强对规划的学习,让师生了解规划的重要意义、主要目标和实施路径,动员师生力量、凝聚师生智慧,形成全员落实规划的强大合力。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对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的总结和宣传,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资源配置

积极整合资源,加强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拓宽对外合作渠道,加强与校外有关专家的联系,聘请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充实教学科研资源。积极探索教学组织、学术组织以及党组织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各方面互利融通的体制机制。坚持全员育人,建立并逐步完善全员育人机制,将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参与学生活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等计入育人工作量。

四、督导检查

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与控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严格、精准实施年度自查、中期检查和末期考评及时掌握规划实施情况,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评估结果纳入学院的绩效考核、资源配置和领导班子考核、个人年度考核范畴。充分发挥基层工会、教代会、党支部、系(教研室)的作用,上下一心、协同奋进,不断完善任务分解和措施,持续改进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美术与设计学院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Rearved.